借力24節氣線索 助推實踐課程開發
——2018重慶市生物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研討會召開
6月30日,2018重慶市生物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研討會在重慶市氣象局召開。重慶市氣象局宣傳、影視、服務、預警信息發布中心主任李家啟,我院中教所副所長周智良、生物教研員呂濤以及來自各區縣的近30名教師代表參加研討會。會議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的生物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為主題,從生物角度去解讀24節氣,開發24節氣實踐活動課程,將傳統文化、地方特色融入課程開發。
研討會上,呂濤老師回顧了自2017年4月以來24節氣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歷程,即從教學設計到教材再到讀本面臨的時間、精力、修訂、實踐等挑戰。市氣象局李家啟主任對課程開發團隊所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并表示氣象局將全力支持此次活動,實現氣象學與二十四節氣教學的創新結合,展示氣象科技魅力,推動氣象知識普及。周智良副所長指出,24節氣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希望研討團隊看遠看開,打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品牌,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從學生的發展出發,結合生物中高考改革,合理利用和整合課程資源,借助各種平臺,做到領導支持、同伴互助、教師成長、成果顯著,讓24節氣研究走出重慶,走向中國。
南開中學劉慧琪老師,外語校郭宇光老師,29中張愛萍、李玲、陶永平老師,95中王思政老師分別分享《小滿》《立冬》《白露》《寒露》《秋分》《冬至》《驚蟄》等節氣在編寫過程中的思路與實踐。與會人員分6組進行頭腦風暴討論相關節氣課程開發情況,并相互提出建議與意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