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科院構建智慧教育生態模式
市教科院深入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以“優質資源普惠共享”為核心,創新構建覆蓋全學段、全場景的“重慶云課堂”智慧教育服務體系,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重慶經驗”。
一、技術筑基與資源整合并重,打造全域共享智慧教育生態。一是系統架構夯實基礎。按照“一網兩臺三用四環”總體架構,系統推進智慧教育建設。依托“重慶教研網”搭建“重慶云課堂”平臺,聯合重慶電信、重慶有線構建雙通道數字底座,聚焦學習、教學、教研三大場景,統籌平臺建設、資源集成、基地培育和公益使用一體化。二是資源共建共享成效顯著。組建109所名校、數千名骨干教師參與的研發團隊,開發覆蓋學前教育至中職教育49個學科的標準化資源庫,累計開發優質課程資源上萬個,獲國家廣電總局高新視頻創新應用大賽三等獎,入選重慶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團隊,并被列為市級數字教育建設重點任務。三是技術深度賦能教學場景。融合5G直播、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打造“雙師課堂”等虛實結合的教學空間,推動名師線上主講與鄉村教師線下輔導協同。建立虛擬教研室,年均開展跨學科、跨校際教研活動超百次,助力教師能力提升。
二、模式創新與教育公平協同,重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踐路徑。一是破解城鄉資源壁壘。通過“名師主講+在地互動”雙師模式,將城市名校資源直達偏遠山區,惠及成渝地區1800余所中小學,助力教育公平從“單點突破”邁向“全域共享”。二是重構教學形態。以微課、項目化學習為載體,拆解知識模塊,推動“以學定教”。平臺總瀏覽量突破億人次,日均服務超萬人次學習,助力“雙減”政策落地。三是標準化公益服務。免費開放平臺資源,統一課程開發、數據接口標準,實現資源跨平臺無縫對接。開展義務教育新課標線上培訓、學術講座直播等服務,惠及教師、學生超百萬。
三、協同機制與生態構建驅動,激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長效動能。一是政研校企四方聯動。打破行政壁壘,建立政策引導、資源互通、責任共擔機制。聯合技術團隊與教研專家組建研發聯盟,保障平臺專業性與技術適配性。二是成渝協同生態構建。聯合四川云校平臺打造數字資源樞紐,實現課程跨省流通。開展聯合教研千余場,教師互訪超800人次,推動教學理念融合。三是長效運營機制保障。將云課堂納入“數字教育”重點任務,配套專項經費、教師培訓等政策。創新“學分銀行”制度,激勵教師參與資源研發,建立動態評價體系,精準匹配教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