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滬渝教育科研協作體”成立!四地合力探索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同頻共振”之路
第1眼TV-華龍網訊(張園源)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共同探討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斷推動人才培養工作高質量發展,11月30日,2024年京津滬渝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重慶市第三屆青少年創新教育大會在巴蜀中學舉辦。
此次活動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指導,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辦,重慶市青少年創新學院、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承辦的。
活動現場。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范卿澤擔任開幕式主持。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重慶市教委副主任江鵬、重慶市渝中區委副書記鄒曉宇、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范卿澤、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蔡其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德軍、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唐悅奇、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孫崇文、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譚軼斌、重慶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向斌,京津滬渝四地交流發言專家,重慶各區縣教研機構主要負責人和創新教育教研員,雛鷹計劃項目合作高校、科研館院項目負責人及導師代表等8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京津滬渝教育科研協作體”成立!
為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注入新動能
開幕式上,重慶市渝中區委副書記鄒曉宇對京津滬渝四地的教科研機構領導及創新教育專家們表示熱烈歡迎。她提到,自辦學以來巴蜀中學取得的成績亮眼,希望學校借此機會,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推進學校創新教育變革升級,打造更多具有渝中辨識度和全國影響力的辦學成果。同時,她誠邀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常來渝中區指導交流,齊心協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重慶市渝中區委副書記鄒曉宇致辭。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蔡其勇致辭。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蔡其勇在致辭中指出,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內在要求。此次活動從區域探索等方面,共同探討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等新模式、新舉措、新方法,為推進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取得新成效打下堅實基礎。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江鵬講話。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江鵬在講話中指出,重慶高度重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堅持縱向學段貫通、橫向資源融通,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重慶將認真吸納借鑒各位專家和兄弟直轄市的經驗做法,緊扣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樣板建設目標,著力構建全學段貫通的培養體系、全周期指導的隊伍體系,全過程跟蹤的評價體系,實現多維度、全方位考核,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教科研支撐,以教育之力厚植學生幸福之本,以創新之強夯實強國建設之基。
現場,“京津滬渝教育科研協作體”宣布成立。四地將以此為平臺,密切交流、攜手并進、共同發展,進一步創新教育交流合作,進一步匯總經驗、匯聚資源、創新路徑、推進創新教育理論和實踐提升,共同引領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工作高質量發展。
“京津滬渝教育科研協作體”成立儀式。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聚焦學科破壁、項目研發與情景運用
打造未來科技創新人才“蓄水池”
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理事長武向平,北京師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專家委員會總委會委員、教學實踐分委會主任委員鄭永和分別為大家帶來《面向未來的青少年科學教育》《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主題報告。兩位專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就科學教育、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未來發展等話題展開分析,鼓勵師生們提升自身科學素養,打破常規,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武向平作《面向未來的青少年科學教育》主題報告。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鄭永和作《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主題報告。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活動還開設了三個平行論壇,分別就“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的區域探索”“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的學校經驗”“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的學員成果分享”三個主題進行交流分享。
巴蜀中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李瀟珂分享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的巴蜀實踐與探索。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的學員成果分享。重慶市教科院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在圓桌會議討論環節,主題報告專家及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負責人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構研究”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專家們認為,關于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京津滬渝四地的區域實踐探索、學校實踐經驗豐富多彩、各具特色,令人深受啟發。未來,完善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要進一步打破學科壁壘,促進知識融合,加強項目研發和情境運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本次活動圍繞“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題,有力促進了京津滬渝四地創新教育經驗的交流分享,“京津滬渝教育科研協作體”的成立,也將進一步推進四地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與互補,還將通過管理創新和模式探索,推動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提升教師科學素養和創新教育水平,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