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厚植教育家精神 培育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
編者按:《重慶日報》——電子刊2024年11月27日第10版教育觀察“精神之光照亮奮進之路‘良匠之師’托舉‘大國工匠’”專題刊發以我院署名的筆談文章《厚植教育家精神 培育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F將全文轉載如下:
當前,作為全國職業教育大市,重慶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實施職業教育提質領跑行動,以高質量職業教育助推重慶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教師是第一資源,是支撐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市教科院”)肩負為重慶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的重要職責,以教育家精神為底色,著力提升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思想素質和師德修養,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融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支撐重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職業教育之為貢獻教育強國之力。
加強師德教育
激勵教師涵養躬身教壇的志向
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也是紅巖精神的發源地。陶行知、黃炎培、葉圣陶眾多教育家都曾在重慶留下教育救國、忠誠報國的感人事跡和精神豐碑,展現出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如何以教育家精神的歷史“沃土”厚植教師職業教育思想?
重慶先后制定《重慶市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十四五”發展規劃》《重慶市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素質提升計劃“十四五 ”規劃》,明確提出師德素養目標,出臺《重慶市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團隊建設方案》等文件,明確提出師德為先,營造出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
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把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綜合育人效果作為核心評價指標,引導教師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神圣使命。
全市先后立項重慶市中職立德樹人基地學校30個,評選中職立德樹人典型案例50個。近三年,重慶參加全國中職班主任能力大賽成績位列全國名列前茅,2023年重慶市參加全國班主任能力比賽獲獎率 100%,全國第一。
加強教學研究
錘煉能說會做善導的良匠之師
近年來,重慶以“教育部(重慶)職業教育發展中心”為平臺,成立22 個“重慶市職業院校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大類教學研究中心組”,著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結構化、創新性的教學研究團隊。
沿著目標前行,重慶積極打造教師學習研修共同體,廣泛開展教研活動;研制《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規程》,規范教師教學行為;編制出版《重慶市中職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國家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標準重慶實施指要》等,深化“三教”改革……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密集出臺,全方位涵養教師育人智慧。
當前,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不斷深入。如何用數字化推動教師因材施教?
重慶依托重慶市科技局《新時代在線教學教研資源開發與運用研究—基于“重慶云課堂 ”優質課程資源研發》重點項目,培育34所中職學校為職業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基地校,建成50個專業、50門課程、1800余個優質精品課程數字資源;開展“重慶云教研”,指導中職教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全面提升教師數字勝任力。
今年,在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辦,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重慶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全市中職院校共評選出一等獎26名、二等獎45名、三等獎70名,充分彰顯我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師的風采和智慧。
改革“雙師 ”評價
激發教書育人的弘道追求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一個集理論教學、實踐經驗以及技術技能于一體、共同構成教師專業成長內生邏輯的特殊教師群體。建立完備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資格準入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重慶將標準建設視為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定盤星”,于2011年率先在全國出臺《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 ”教師認定標準》文件,并定期開展“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驅動教師提升雙師素養。
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重慶構建起由教育行政部門統籌指導,市級職業教育教研機構、教師發展中心、職教師資學院協作培養的“1+3”中職教師培養新體系;構建“研培賽訓評改”協同機制,創建了思政課、公共基礎課、專業課教師協同發展平臺,開展雙情境、雙能力、雙證書素質提升培訓,形成了“雙師+”中職教師素質提升新模式;依托重慶“職教云 ”智慧平臺,匯集優質教育資源,構建了市、片區、區縣、學校四級中職教師教研培訓體系,創新了“數智化”云端資源供給新方法。
據統計,全市已完成了中職八批“雙師型 ”教師認定,共認定中職 8787余人,中職專任教師中“雙師型 ”比例達 65%以上,為國家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的出臺提供了實踐經驗。
從鑄師魂的師德教育到提師能的教學研究,再到增活力的“雙師認證”,我市以教育家精神校準自己的行動坐標,全力造就一支師德 高尚、技藝精湛、專兼融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為重慶職教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