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開教職工大會部署2020年下半年工作
9月7日,我院召開教職工大會部署2020年下半年工作。院黨委書記范卿澤主持會議并講話,院長蔡其勇作報告,副院長萬禮修、劉雅林出席會議。全院教職工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之年,是“十三五”規劃、教育規劃綱要收官之年,也是教育系統全面落實全國全市教育大會精神的大考之年。2020年也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全國全市上下經歷了一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我院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正確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研科研事業發展,上半年成績喜人,下半年任務艱巨。
會議總結了2020年上半年工作。面臨抗擊新型冠狀疫情的嚴峻形勢,市教科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研科研事業發展,智庫建設和教研轉型兩大重點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逆勢而進,教研轉型深入推進。在線教育成為主陣地。為應對新冠疫情,教科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建設了以“一網兩臺”為架構的重慶“云課堂”,研發了各學科教學教研指導意見、線上學習指導意見、“十條建議”16個,“高中數學備考策略專題”在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網站連續播放,“給小學生居家學習的建議”在重慶電視臺天天630節目播出,編發抗擊疫情心理行為指導手冊15冊,研制心理指導方案80多套,產生較大影響。網絡教研開拓新領地。廣大教研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教研深度轉型,積極組織開發線上課程資源,召開網絡教研工作會、研討會,充分利用“1+1+N”教研模式、名師工作坊、區域研修組織、師徒結對等,組織廣大教師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協同備課、自主研修。各學科充分利用在線平臺開展教材、命題、學科教學、立德樹人等培訓。此外,克服疫情帶來的壓力和挑戰,高質量做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中春季招生、中考命題及閱卷工作,發揮了市教科院的參謀助手作用。全體教研員為全市“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提供了優質的教育指導服務,為打贏教育系統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是順勢而為,智庫建設成效顯著。人才引育有突破。3名教職工考上博士,2名博士研究生通過招聘進入博士后工作站。項目牽引有突破。強化政策研究和服務教育決策,研制的《重慶教育現代化2035》《重慶市加快推進重慶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20-2022)》由市委、市政府正式發布,積極配合市教委推進《重慶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起草工作。平臺建設有突破。市教育規劃辦組織全市申報全規辦課題獲得立項9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下達全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846項。編報《教育決策參考》15期,獲市領導肯定性批示4次,市教委領導肯定性批示十余次。《建議強化疫情防控期間網絡辦公保密責任》被中央統戰部《零訊》采用。成果轉化有突破。強化教育理論研究產出高水平成果,在《人民日報》發表理論文章《努力形成勞動教育協同育人格局》,在《中國教育報》發表理論文章《價值觀教育是勞動教育必修課》。推進全市第六屆優秀教育科研成果選編。協同創新有突破。啟動成渝雙城教科研協作,成立了成渝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研究中心。與四川省教科院共同簽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教科研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明確了六大重點任務和四大合作機制。
會議要求,準確把握當前教科研事業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作為省級研究機構,既要有“埋頭拉車”的實干精神和執著韌勁,更要有“抬頭看路”的宏大視野和敏銳意識;要有“身居一隅,胸懷天下”的眼界和氣魄,又要有“筆耕不輟、促進變革”的智慧和悟性。一要深刻認識當前國際國內發展大勢。按照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培養和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加大科研單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二要準確把握教育改革發展總體趨勢。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的“九個堅持”,即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三要正確理解重慶市情教情。切實增強時代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大勢,順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走進重慶教育改革實踐一線,與時代踏步同行,與改革同頻共振,將新時代教育命題、研究思考融入年度工作,切實增強教育科研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會議部署了2020年下半年重點任務。下半年要圍繞服務全市教育中心工作,以新型教育智庫建設為主線,緊扣新型智庫建設和教研深度轉型兩大主題,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研科研事業發展,從六個方面發力推進2020年下半年工作。
一是在加強黨的建設上發力。落實黨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全院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并將制度建設貫穿黨建工作全過程。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黨的教育方針融入教育科研的目標任務、體制機制、條件保障等各方面,通過學習推動工作。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每月舉辦“狀元府大講壇”,加強宣傳、闡釋,產出高水平理論成果。創新理論學習、支部共建、主題黨日、微型黨課形式,提高學習水平。加強組織建設。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條例》,做好黨支部設置、換屆工作。啟動實施黨建特色項目。指導教代會、工會、婦委會換屆和做好群團工作。加強作風建設。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巡視整改工作,推動“以案四改”工作,抓好“八項規定”落實,馳而不息推動全院作風建設。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樹牢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突出政治標準,提拔重用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大力發現儲備、培養鍛煉、選拔使用優秀年輕干部,努力形成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加強干部教育、監督和管理,開展干部領導能力提升培訓。
二是在推進智庫建設上發力。深化教育理論研究。加強“重慶市中特理論研究中心教科院分中心”建設,緊緊圍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堅持五育并舉、加強新時代學校黨建等重大命題,開展基礎性、原創性的理論研究。加強教育政策研究。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長江教育創新帶、城鄉教育一體化、“一區兩群”教育協調發展等教育改革重點問題開展前瞻性、全局性、針對性研究,服務教育決策。配合市教委推進《重慶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編制好教科院“十四五”事業規劃。夯實教育實踐研究。聚焦教育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云課堂、勞動教育、美育、學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民族教育、大班額、創新人才培養、教育治理體系構建、教育督導、大學生就業狀況、小學全科教師培養、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高校學風狀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問題開展深入調研,撰寫高質量教育咨政報告。
三是在推動深度轉型上發力。轉變教育教學教研觀念。樹立“五育并舉、全面發展”整體教育觀、“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創新教育等大中小幼一體化”的系統教學觀、“學科+教育學+教學”的大教研觀,跳出學科、學段局限,在教研工作中把黨的教育方針、黨和政府教育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中去。加強教學研究和實踐指導。印發中小學各學科、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教學指導意見,研制中小學學科教學評價標準和中職專業核心課程標準,研制完成普惠性幼兒園日常活動基本規范與指導意見。培育一批區域整體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示范區縣,分片區組織召開課程改革展示與交流活動,指導和引領區縣深入開展課程改革工作。加強跨區域跨單位協同教研。適時組織召開成渝雙城經濟圈教育論壇或交流活動,參與川陜渝第二屆西部職教論壇,加強與考試院、評估院以及本科高校、高職院校等交流合作。持續發揮平臺引領作用。深入推進重慶市第三期農村中小學領雁工程和重慶市第二批未來教育家型教師校長培養工程。組織各類優秀論文、案例和故事評比和優質課大賽活動。
四是在加強隊伍建設上發力。堅持“引育并舉”,統籌、優化教研科研人員配置。加強人才引進。堅持以德為先、能力導向、德能并重,提高學歷層次、學術水平、研究能力,加大從知名重點中小學、高水平大學引進人才力度。引進博士后進站學習,做好對進站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強在職研究人員學習教育。提高全體教科研人員政治站位、理論水平、業務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堅持教研、科研并重,推動教研員堅持深入到一線學校聽課、評課和上示范課、指導課。做實做細人事工作。開展職稱評審、崗位晉聘工作。
五是在提升科研能力上發力。培育高水平成果。推進國家級、省部級、市教委課題項目研究與成果轉化。加大政府教學成果獎項目培育,加大高水平著作出版、高質量論文發表力度,加強地方教材、教學輔導書籍編寫開發。強化科研管理。進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機制,深化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機制,規范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學校品牌建設。提前做好明年國家級課題申報的策劃、指導和制定明年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指南。努力辦好教育科研品牌活動,提高重慶教育科研在全國的影響力。完善科研協同機制。加強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協作,深化與區縣教科研機構合作,開展與北師大、華東師大、西南大學及市屬高校專項協作。主動參與全國性、區域性的合作,深化渝魯教科研協作。
六是在增強服務水平上發力。樹立“文化興院”意識,以“狀元府”百年底蘊為基礎,以綜合樓文化建設為契機,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全面提高綜合保障能力。加快落實各項建設任務。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公條件,打造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科研環境。建成并運行OA辦公系統,提高全院運轉能力。充分挖掘教科院歷史文化,充分體現現代教科研信息元素,打造在教育科研特色文化。加強決策咨詢服務。辦好《教育決策參考》,出版《重慶教育科研年度報告2019》。建好重慶教研網、重慶教育智訊、工作動態和相關新媒體平臺,加強政務信息報送。夯實主流媒體陣地,加強教科研工作的整體宣傳。加強戰線建設與服務。深化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認真組織實施“國培”“市培”項目,加強教師培訓整體設計,提升培訓項目的持續性和影響力。推進“高校學科專業建設發展研究中心”建設。舉辦戰線培訓、學術論壇、成果交流活動。繼續落實魯渝教科研協作培訓項目。鞏固石柱縣中益鄉教育精準扶貧成果,持續發揮教科研助推教育脫貧攻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