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第四屆中小學課程育德精品課評選活動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教研室(教科所、進修院校):
為深入貫徹十九大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德育一體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落實,切實發揮各門課程的綜合育德作用,根據市教委《2019年重慶市中小學德育工作要點》安排,經研究,決定組織開展重慶市第四屆中小學課程育德精品課評選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參評范圍
(一)學科課程: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所列學科。
(二)活動課程:圍繞“學習新思想,當好接班人” “我愛你,中國”“從小愛勞動”“遵守則,講文明” 等主題開展的主題班(團)隊活動,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環境教育、禁毒教育、國防教育、生涯教育、家校共育(親子、子女教育、家長指導)等專題教育組織的主題實踐活動。
二、評選條件
(一)參評課程充分展示課程綜合育人價值,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理念、新思維,體現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新要求。
(二)參評課程能充分體現德育智育的有機融合,既尊重學科特點及學科教學基本規律,也同時體現課程育德價值和功能,目標設計、教育教學過程、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課堂自主建構與隨機生成等有機融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參評課程的教學設計為原創,主題鮮明,思想性、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強。已參加過往屆德育精品課評選的課例不再參加本屆評選。
三、參評形式
本屆課程育德精品課評選,以視頻課形式參選。
四、報送名額
(一)專門德育類(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每個區縣限報3節(小學、初中、高中各1節)。
(二)其他學科類(語文、外語、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每個區縣限報3節(小學、初中、高中各1節)。
(三)主題活動類,每個區縣限報3節(小學、初中、高中各1節)。
五、報送程序及要求
(一)各區縣教研部門和學校高度重視,把中小學課程育德精品課征集評選工作作為今年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使評選過程成為推動中小學德育工作深化的過程,要做好活動的宣傳發動工作,認真組織課程育德精品課的推薦和評選工作,確保質量,擇優申報。請于2019年6月12日前向我院推薦申報(過期不報者為自動放棄)。
(二)報送材料應包括以下內容:
1.課程育德精品課推薦匯總表(附件1,共一份)。
2.課程育德精品課申報表(附件2,每節課一份)。
3.教學設計(每節課一份)。
4.教學實錄(文檔文件,每節課一份)。
5.課后說明(介紹執教者設計意圖、解決問題、創新點及育德效果等,字數不超過300字)。
6.教學視頻U盤(具體要求見附件3)。
(三)報送材料具體要求
1.請將以上材料紙質版和電子版同時報送重慶市教科院德育研究所(具體聯系方式附后)。
2.課程育德精品課申報表、教學設計、教學實錄、課后說明等紙質材料請用大信封統一封裝,每節課一個信封,不用文件夾。信封需要以“區縣_學校__教師姓名__教育主題___聯系方式”格式注明。
3.U盤用小信封封裝報送,小信封需要以“區縣_學校__教師姓名__教育主題___聯系方式”格式注明。U盤整體盤符按照“區縣_教師姓名__教育主題”命名。U盤內材料包括視頻資料和文檔電子資料。視頻文件以“區縣_學校__教師姓名__教育主題___”格式命名。除匯總表外,其他紙質資料電子文檔均以“區縣_學校__教師姓名__教育主題___”格式命名,以壓縮包形式同時存儲在U盤內。
4.“課程育德精品課推薦匯總表”紙質版請區縣教研部門蓋章后與其他紙質材料一并寄送,不裝信封。電子版請發到:cqdyyjs@163.com。
5.本次評選由各區縣教研部門統一報送。不接受任何學校、教師以學校名義或個人名義單獨報送。
六、評選組織及程序
市教科院將組織專家對各區縣推薦的參評課進行評審,并頒發一等獎和二等獎。優秀獲獎作品將通過現場或網絡方式予以交流展示。
七、聯系方式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所,聯系人:張希,電話:63638957,13883367792;市教科院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所(技術支持),聯系人:楊 博,電話:13609416783。
材料寄送地址:渝中區桂花園路12號市教科院狀元府107室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所(郵編:400015)
電子郵箱:郵箱cqdyyjs@163.com
附件:1.重慶市中小學第四屆課程育德精品課推薦匯總表
2.重慶市中小學第四屆課程育德精品課推薦表
3.視頻制作技術標準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2019年5月10日
附件1
重慶市中小學第四屆課程育德精品課推薦匯總表
區縣: 聯系人及電話:
推薦順序 |
執教教師 |
學校 名稱 |
課程類別 |
學科 類別 |
適應 學段 |
教學主題 |
聯系方式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區縣教研部門意見:
蓋 章 年 月 日 |
備注:1.課程類別請填寫專門德育類、其他學科類、主題活動類。2.學科類別請課題類別為“專門德育類”填寫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其他學科類”填寫語文、外語、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綜合實踐;“主題活動類”填寫無。3.適應學段請填寫小學、初中、高中。
附件2
重慶市中小學第四屆課程育德精品課推薦表
區(縣) 學校
任課教師姓名 |
|
性 別 |
|
年 齡 |
|
學 歷 |
|
職 稱 |
|
職 務 |
|
聯系電話 |
|
郵 箱 |
|
||
課程類別(名稱) |
|
教學年級 |
|
||
教學主題 |
|
||||
本課育德目標 |
|
||||
育德特點概述 |
|
||||
學校推薦意見 |
(蓋章) 年 月 日 |
||||
區縣教研部門 推薦意見 |
(蓋章) 年 月 日 |
附件3
視頻制作技術標準
根據征集評選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標準。參評視頻拍攝制作時除對錄制場地不作要求外,其他主要技術參數參照此標準執行。
一、前期錄制要求
(一)錄制場地
錄制場地應選擇授課現場,可以是課堂、演播室或禮堂等場地,面積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錄制現場光線充足、環境安靜、整潔,避免在鏡頭中出現有廣告嫌疑或與課程無關的標識等內容。
(二)錄制方式及設備
1.拍攝方式:根據課程內容,采用多機位拍攝(3機位以上),機位設置應滿足完整記錄課堂全部教學活動的要求。
2.錄像設備:攝像機要求不低于專業級數字設備,推薦使用高清數字設備。
3.錄音設備:使用若干個專業級話筒,保證教師和學生發言的錄音質量。
4.后期制作設備:使用相應的非線性編輯系統。
(三)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及錄制
教師在錄制前應對授課過程中使用的多媒體課件(PPT、音視頻、動畫等)認真檢查,確保其文字、格式規范,沒有錯誤,符合拍攝要求。在拍攝時應針對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拍攝方式,確保成片中的多媒體演示及板書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頭、片尾及唱詞
片頭、片尾時長一共不超過15秒,應包括學校名稱、年級、教學主題、主講教師姓名等信息。片尾包括制作單位、錄制時間等信息。視頻應配備字幕,提交時隨盤提供相應的STR格式的唱詞文件(要求見后)。
(二)技術指標
1.視頻信號源
(1)穩定性:全片圖像同步性能穩定,無失步現象,CTL同步控制信號必須連續:圖像無抖動跳躍,色彩無突變,編輯點處圖像穩定。
(2)信噪比:圖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無明顯雜波。
(3)色調:白平衡正確,無明顯偏色,多機拍攝的鏡頭銜接處無明顯色差。
(4)視頻電平:視頻全訊號幅度為1Ⅴp-p,最大不超過1.1Ⅴ p-p。其中,消隱電平為0V時,白電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號-0.3V,色同步信號幅度0.3V p-p (以消隱線上下對稱),全片一致。
2.音頻信號源
(1)聲道:中文內容音頻信號記錄于第1聲道,音樂、音效、同期聲記錄于第2聲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說記錄于第3聲道(如錄音設備無第3聲道,則錄于第2聲道)。
(2)電平指標:-2db —— -8db聲音應無明顯失真、放音過沖、過弱。
(3)音頻信噪比不低于48db。
(4)聲音和畫面要求同步,無交流聲或其他雜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飽滿、圓潤,無失真、噪聲雜音干擾、音量忽大忽小現象。解說聲與現場聲無明顯比例失調,解說聲與背景音樂無明顯比例失調。
(三)母帶及素材的保管
學校應保留原始素材與成片母帶。
三、視、音頻交付文件
(一)交付載體
1.所有視頻文件請轉換成mp4格式,并將視頻文件以“區縣_學校__教育主題”命名。
2.每個U盤,只存儲一節課(包括每一節課的視頻文件及相應的SRT唱詞文件)。
3.每枚U盤,應同時裝載課件、課程育德精品課程申報表、教學設計、教學實錄、課后說明等電子文檔文件。
(二)視頻技術參數
1.視頻碼流率:動態碼流的最高碼率不高于2500 Kbps,最低碼率不得低于1024Kbps。
2.視頻分辨率
(1)前期采用標清4:3拍攝時,請設定為 720?576
(2)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攝時,請設定為 1024?576
3.視頻畫幅寬高比
(1)分辨率設定為 720?576的,請選定 4:3
(2)分辨率設定為 1024?576的,請選定 16:9
5.視頻幀率為25幀/秒
6.掃描方式采用逐行掃描
(三)音頻壓縮格式及技術參數
1.音頻壓縮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樣率48KHz
3.音頻碼流率128Kbps (恒定)
4.必須是雙聲道,必須做混音處理。
(四)外掛唱詞文件(即字幕文件)
1.唱詞文件格式:獨立的SRT格式的唱詞文件。
2.唱詞的行數要求:每屏只有一行唱詞。
3.唱詞的字數要求:畫幅比為4:3的,每行不超過15個字;畫幅比為16:9的,每行不超過20個字。
4.唱詞的位置:保持每屏唱詞出現位置一致。
5.唱詞中的標點符號:只有書名號及書名號中的標點、間隔號、連接號、具有特殊含意的詞語的引號可以出現在唱詞中,在每屏唱詞中用空格代替標點表示語氣停頓,所有標點及空格均使用全角。
6.唱詞的斷句:不簡單按照字數斷句,以內容為斷句依據。
7.唱詞中的數學公式、化學分子式、物理量和單位,盡量以文本文字呈現;不宜用文本文字呈現的、且在視頻畫面中已經通過PPT、板書等方式顯示清楚的,可以不加該行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