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精準幫扶石柱縣及石柱縣中益鄉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渝教科院〔2017〕147號
院內各部門:
現將《重慶市教科院精準幫扶石柱縣及石柱縣中益鄉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2017年12月29日
重慶市教科院精準幫扶石柱縣
及石柱縣中益鄉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市深化脫貧攻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市委辦公廳扶貧集團工作部署,結合我院職能職責和石柱縣及石柱縣中益鄉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重大戰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總體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立足市情縣情鄉情和院情,瞄準石柱縣教育發展薄弱環節,聚焦石柱縣中益鄉教育全面幫扶,充分發揮教育研究機構在教育內涵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集中精力、集中火力,深度發力、抓準做實,不斷推動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和貧困人口素質整體提升,為全市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胺鲐殹奔床徽鄄豢勐鋵嵤形?、市政府安排部署和石柱縣中益鄉脫貧攻堅指揮部、市委辦公廳扶貧集團工作要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更加扎實有效的工作縱深推進扶貧攻堅,讓貧困群眾高一格脫貧、快一步致富。“扶志”即注重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胺鲋恰奔醇訌娝枷虢逃臀幕逃?,提高貧困人口的素質,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三、主要目標
整合聚集教研科研領域專家力量和優質資源,在育人質量、教研科研、教師發展和技能培訓等方面找準“發力點”、打好“組合拳”,到2020年,幫助石柱縣及石柱縣中益鄉形成“學校建設有質量、教師隊伍有力量、學生成長有希望”的教育穩定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四、總體思路
把握教育發展的基本要素,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實施“五大行動計劃”,即提升課程改革能力計劃、提升課題研究能力計劃、提升學科建設能力計劃、提升職業教育能力計劃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計劃,全力幫扶石柱縣教育發展;實施“五同步推進策略”,即基教、職教、社教同步發力,管理、制度、文化同步建設,教學、教研、科研同步推進,教參、讀本、資源同步使用,校長、教師、學生同步成長,深度聚焦石柱縣中益鄉教育扶貧。
五、重點任務
(一)實施“五大行動計劃”,全力幫扶石柱縣教育發展
1.助推課程改革能力提升計劃。市教科院與石柱縣教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重慶市課程改革實驗區,充分發揮市教科院資源優勢,通過重點指導、項目傾斜、基地掛職、專項培訓等方式,經過3年努力,產生3項左右在全市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的課程改革成果,打造3所左右課程改革市級樣板學校,全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水平得到整體提升。(責任部門:中教所、初教所)
2.助推課題研究能力提升計劃。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通過委托課題、專項課題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教育、民族教育、學校發展、課程改革、隊伍建設等研究,有效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和學校辦學水平。每年立項3項左右市級教育規劃課題,通過3年努力,新建成5所左右優質科研基地學校。(責任部門:科研處)
3.助推學科建設能力提升計劃。加強對石柱縣臨溪鎮小學語文課程創新基地、下路中學初中英語課程創新基地和初中數學教研工作坊、沙子中學初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中益小學泥土課程創新基地、馬武中學初中美術教研工作坊等市級“領雁工程”項目的指導,適時在石柱縣召開全市“領雁工程”現場交流會。3年內中小學所有學科在石柱縣至少分別組織1次學科教研活動。(責任部門:中教所、初教所)
4.助推職業教育能力提升計劃。幫扶石柱縣職業教育中心成功創建市級示范學校。適時在石柱縣舉辦全市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技能大賽或教師教學競賽,培訓提高石柱縣職業教育中心教師技能大賽指導能力,通過以賽促教學、以賽提質量、以賽推發展,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弘揚“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責任部門:職成教所)
5.助推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計劃。每年定期開展石柱縣校長領導力提升專題培訓,確保3年內全縣各中小學校、幼兒園、中職學校校級管理干部參加提升培訓實現全覆蓋。每年定期對石柱縣鄉鎮及以下學校教師開展專項培訓,創新采取聯片教研、送教下鄉、集體視導、專題培訓等方式,3年實現全縣農村中小學“全學科、全學段”教師培訓全覆蓋。(責任部門:中教所、初教所、職成教所)
(二)實施“五同步推進策略”,深度聚焦石柱縣中益鄉教育扶貧
1.基教、職教、社教同步發力
工作思路:以課程改革為推手,將中益鄉中心小學、官田小學建設成石柱縣域內農村課程改革示范學校;以實用技術和能力培訓為著力點,切實加強職業教育,助力中益鄉產業結構調整;以務實有效、便于參與為原則,積極開展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
重點項目:
(1)選派優秀教研員蹲點中益鄉學校,協助推進中益鄉基礎教育規劃深入實施,統籌幫扶基礎教育各項工作接續進行。(責任部門:初教所)
(2)動員新進教研員和教師系列副高級職稱申報人員到中益鄉學校任教相應學科一個時期。(責任部門:組織人事處,初教所)
(3)將中益鄉中心小學、官田小學納入石柱縣課程改革實驗區建設規劃統籌實施,有序推進農村課程改革示范學校建設。(責任部門:初教所)
(4)充分依托中益鄉社區學校和扶貧夜校,深入開展外出務工人員專業培訓、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培訓、新產業發展實用技術培訓。指導制訂“黃水人家”(農家樂)旅游接待標準。(責任部門:職成教所)
(5)協助中益鄉學校開設家長課堂,加強家長育兒指導培訓和學生學涯教育培訓,形成家校共育自覺。(責任部門:初教所)
(6)采取適當方式,積極配合中益鄉、村相關機構,大力開展老年娛樂、健康養生等現場指導。(責任部門:職成教所)
2.管理、制度、文化同步建設
工作思路:以干部隊伍建設為突破口,轉變觀念,規范和加強學校內部管理;以建立章程為抓手,完善學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具有農村特色的現代學校制度;以挖掘和凝練辦學理念為切入點,打造獨具特色的農村學校校園文化。
重點項目:
(1)按照全縣教育扶貧總體要求并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需求,指導中益鄉中心小學、官田小學制訂2018-2020年學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責任部門:政策所)
(2)幫助學校因校制宜制訂完善章程,健全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理順學校管理機制,提高學校管理能力,建設具有農村特色的現代學校制度。(責任部門:督導所)
(3)研制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方案,幫助在學校定位、辦學理念、育人環境等方面形成特色文化。(責任部門:期刊所)
(4)通過專項預算或協調相關渠道,為3所小學44名教師和300余名學生援助冬夏兩季校服。(責任部門:期刊所、財務處)
3.教學、教研、科研同步推進
工作思路:以教學方式轉變為基本要求,推動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以教研方式轉變為依托,推動基層教研質量提升;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彌補農村學校科研空白。
重點項目:
(1)指導中益鄉學校制訂學科主題年度計劃,每年組織不少于2次到中益鄉學校的集體指導活動。(責任部門:初教所)
(2)采取送教下鄉、主題教研等方式開展中益鄉教師全員教學培訓,不斷提高教學育人能力。(責任部門:初教所)
(3)開展重慶市第三期農村中小學領雁工程項目專項指導,確保中益鄉中心小學泥土課程創新基地和沙子中學初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項目按期完成建設任務。(責任部門:初教所、中教所)
(4)以中益鄉鄉土資源為載體,編制并指導實施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大課間活動和學生第二課堂。(責任部門:初教所)
(5)對沙子中學開展課程體系建構指導和課堂教學改革、校本教研、教師專業發展指導。(責任部門:中教所)
(6)適時召開重慶市深度貧困地區教育教學改革展示與交流活動。(責任部門:初教所)
(7)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通過委托課題、專項課題等方式實施小課題研究項目,摸清中益鄉教育現狀和需求,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
①中學類。沙子中學課程與教學現狀調查與發展策略研究、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調研與提升策略、學生作業與考試評價現狀調查。(責任部門:中教所)
②小學類。中益鄉小學校外學習情況調研、課程與教學現狀調查與發展策略研究、教師專業發展需求調查與提升策略。(責任部門:初教所)
③學前教育類。中益鄉學前教育兒童受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村辦幼兒園可行性調查。(責任部門:初教所)
④職業教育類。中益鄉留守人口類型精準分析與扶貧需求調研、外出務工人員職業培訓需求與返鄉就業培訓需求。(責任部門:職成教所)
⑤綜合類。中益鄉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與培養策略研究(責任部門:政策所)、中益鄉小學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現狀調查研究(責任部門:督導所)、中益鄉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調查研究(責任部門:期刊所)、中益鄉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現狀調查研究(責任部門:科研處)、中益鄉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現狀與需求調查研究(責任部門:信息所)。
4.教參、讀本、資源同步使用
工作思路:抓住教學參考書和學生課外讀物這兩個教學載體,加強使用方法指導;適應中考、高考課程體系的新變化和信息化發展新形勢,促進城鄉同享課程資源,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
重點項目:
(1)聯合主城區優質學校,每學期為中益鄉3所小學教師和沙子中學教師提供教師教學參考用書、教師讀物和教輔資料,并提供同步使用指導。(責任部門:初教所、中教所)
(2)為中益鄉3所小學建立“夢想書屋”,設立“夢想獎學金”,每學期免費配送學生優秀讀本。(責任部門:期刊所)
(3)對沙子中學開展學生學習考核、考查、考試評價指導和學業質量檢測。(責任部門:中教所)
(4)對中益鄉小學開展學生學習考核、考查、考試評價指導和學業質量檢測。(責任部門:初教所)
(5)在中益鄉全面實施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專項培訓,教會制作課件、使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并通過信息化技術加強名師在線交流指導。(責任部門:信息所)
5.校長、教師、學生同步成長
工作思路:以結對幫扶、跟崗學習、影子培訓等方式,有效促進校長能力提升、教師專業成長;以行為習慣養成和學習能力指導為重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進步成才。
重點項目:
(1)每位教研員至少結對幫扶中益鄉一名教師,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責任部門:初教所)
(2)每年至少組織2次中益鄉學校管理干部和教師訪名?;顒?,跟崗一周學習主城區優質學校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教學經驗。(責任部門:初教所)
(3)協助中益鄉學校創設“夢想課堂”,積極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使中益鄉小學生從小自立自強、逐夢成才。(責任部門:德育所)
(4)開展小學生文明形象提升設計與實施指導,開展主題團隊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生更加陽光自信、大方有禮。(責任部門:初教所)
(5)開展對留守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的心理輔導和教育活動。(責任部門:德育所)
(6)開展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利用寒暑假進行親情陪伴、特長指導和課業輔導等服務活動。(責任部門:高教所)
(7)開展農村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試點,因地制宜幫助并指導建立村托兒所、幼兒園。(責任部門:初教所)
(8)在中益鄉選擇適量有意愿的家庭貧困中小學生,到市教科院巴蜀實驗學校免費就讀。(責任部門:辦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深化思想認識。全院上下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領會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深刻認識我市脫貧攻堅任務不輕,深刻認識脫貧摘帽必須實事求是,深刻認識脫貧攻堅進入目前階段要重點研究解決深度貧困問題,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更加堅定精準有效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二)加強組織領導。院內成立精準幫扶石柱縣及石柱縣中益鄉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由院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領導責任只能增強不能削弱、工作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工作質量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堅定對標目標任務,聚焦問題精準發力,匯聚力量攻堅克難,推動幫扶工作點對點、實打實。
(三)把握工作節奏。要堅持邊調研、邊謀劃、邊實施、邊修正,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各項扶貧規劃要符合中央精神和市委總體部署,扶貧節奏要符合市委辦公廳扶貧集團總體要求,扶貧活動要符合石柱縣及石柱縣中益鄉脫貧規劃總體安排,始終堅持每項具體扶貧行動方案必須報審、措施必須報備、結果必須反饋,確保各項工作統籌有方、協調有力、推進有度、結果有效。
(四)確保工作實效。堅持問題導向、調研先行,為中益鄉教育發展“把脈問診”。堅持需求導向、精準發力,聚焦薄弱環節,下足“繡花”功夫,補齊教育短板。堅持效果導向、狠抓落實,堅決摒棄圖浮名、務虛功,真正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幫扶工作,確保扶貧工作務實、扶貧過程扎實、扶貧結果真實,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五)嚴守工作紀律。強化“服務基層、服務學校、服務師生”意識,嚴格遵守“八項規定”精神,按照我院《關于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施意見》等規定,沉下心、撲下身,自覺主動融入基層教師群體和農村學校工作,不干擾基層正常秩序,不增加學校額外負擔,不指手劃腳盛氣凌人,不做與幫扶無關的事情,樹立扶貧干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