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維型教學 展示教研新樣態
——重慶市2022年秋季學期小學科學教研工作研討會暨特色教研展示交流活動成功舉行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精神,提升教研員學科素養和專業能力,9月16日,在重慶市教科院小學科學教研員曹雷、邵發仙兩位老師的組織下,各區縣小學科學專兼職教研員齊聚線上,參加了重慶市2022年秋季小學科學教研工作研討會暨展示交流活動。活動由邵發仙主持。
一、特色教研,各顯神通
上午的特色教研交流活動,在大渡口區教師進修學院小學科學教研員徐梅老師分享的主題《聚焦課程思政 實現學科育人功能》中拉開了帷幕。徐老師以思政要素作為切入點,引導區內教師利用小學科學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來達到立德樹人目標,為大家提供了小學科學課程思政實踐的新樣態。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小學科學教研員官雪梅主任以《聚焦優質均衡 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沙區實踐》為題,從“基于課標,全面落實素養導向”“基于優質,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基于成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基于發展,強化監控評價效能”四個方面,展示了小學生科學素養優質均衡發展的新實踐。
武隆區教師進修學校程明美老師、開州區教師進修學校鄧長珍老師、榮昌區教師進修學校曾小勇老師分別以《以師為本 為需而研》《開州區科學教育教研發展路徑》《團隊成長引領區域發展》為題進行了分享交流。武隆區的“三步六環導學案”、開州區的“特色評價與培訓”、榮昌區的“基于思維發展的‘兩點三要素’科學教學策略”等,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非中心城區教研員以及他們所帶領的團隊在科學教育教研工作中所做的努力,他們以自身發展推動區域學科建設,走出了一條適合該區區情的教研發展路徑。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文德英老師以《從互動走向共生》為題,從“互動與共生”“途徑與成果”“反思與改進”三個方面,詳細地介紹了該區創造型教師實踐共同體建設的方法與途徑,為團隊成長引領區域發展樹立了新標桿。
二、聚焦思維,互動成長
下午的研討會上,邵發仙老師帶領大家回顧了重慶市小學科學團隊十年來在思維型教學方面的研究歷程,梳理了重慶市在小學科學思維型教學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肯定了各區縣教研員及其團隊在科學教育研究中所做的努力。她鼓勵大家繼續在常規課堂中落實思維型教學,積極利用思維型教學理論去研究科學育德,指導學生樹立基本的科學態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她說成果是做出來的,不要畏難,不求完美,堅持做就能走出路來。她建議每個區縣根據自己的區情找準著力點,形成自己的特色教研品牌。
隨后開展了關于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和課后服務等重點工作的調研。各區縣教研員對上一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從主要做法、初步成效、突出問題、思考與建議等方面匯報了該區“作業設計、課堂教學和課后服務”開展情況。
三、落實“雙減”,增效提質
市教科院小學科學教研員曹雷老師對今天的科學教研工作會暨展示交流活動進行了總結性發言。他認為各區縣的常規教研和落實“雙減”的工作都開展得扎實有效,在作業設計、課堂教學和課后服務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實踐,彰顯了重慶教研員的科學素養與專業能力。他鼓勵大家繼續尋找科學教育工作中的“真問題”,在解決這些“真問題”的過程中,推動自己的特色教研工作,真正提高重慶市小學科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落實“雙減”,增效提質,我們在行動。相信有了這一群科學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一定會譜寫重慶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供稿:趙祖莉
審稿:邵發仙